第78章(1 / 2)
至于宁侯……
一个彻侯的封地也就一县,搁在燕国的五个郡里完全称得上九牛一毛。即便是要加恩于他,顶多是在一县之上给点食邑,不会对朝廷收回燕国的决策产生负担。
这么一来,燕国除了,好人做了,肉也吃了。
关中真是秦始皇吃花椒——赢麻了。
刘启没有评价这事,而是看向抚须点头的申屠嘉道:“丞相以为瑞儿的建议如何?”
“通情达理,没有不妥。”申屠嘉向上拜了拜,看向刘瑞的眼神里充满了欣慰,似乎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先帝的影子。
公子里的刘彭祖等人忍不住犯了个白眼,明白此行是为刘瑞抬轿,用以衬出刘瑞这个万众瞩目的嫡子有多么优秀。
了解这些后的公子们在之后的讨论里也是尽职尽责地充当着背景板,就等着藩王入京商讨燕太子刘定国的罪孽,给此事画上圆满句号。
然而事情的走向真会如此顺利吗?
说是藩王入京,但吴楚赵三王与关中积怨已久,绝不会进京送菜,于是纷纷推脱身子不好(国内有事)让太子代为出席。
好在这时的刘启忙着捡回宗室的颜面,所以也没纠结三人的无礼行径,而是让太仆与宗正做好接应工作,然后与苦主们通个气,让其在藩王会议上不要紧张。
刘瑞的建议与刘启的想法不谋而合,但是搁在藩王耳里却是关中在想屁吃。
处死刘定国没啥意见,毕竟这厮儿挑战伦常,确实是把不少人都恶心坏了。不管来京商议的藩王里有没有和刘定国一样恶心的人,但是在公开场合里还是要往死里骂。
可是关中借着刘定国的事将燕国国除却是影响了藩王们的核心利益,导致他们在骂完刘定国后接二连三地表示皇帝不厚道,完全是在借题发挥。
说句不中听的话,西汉前期的道德观与同时期的古罗马不相上下,二者堪称是这个时代里的卧龙凤雏。
别看《周礼》与各派的祖师爷对道德提出一系列的要求,可是了解下战国的花边新闻,了解下夏姬的故事,楚平王与卫宣公干的挫事,以及楚地的云梦泽到底是个什么地方,就不会对古人的贞操观有太高要求。
甚至说句不中听的话,刘瑞这个在穿越混迹海棠popoao3的人,都觉得自己的道德底线跟古人一比,还是有很大的下降空间。毕竟网上的乐子人大都是嘴嗨,稍强的一点的会割肉造粮。
而古人……
古人实在是有大多的理由亲自实践,以至于从古罗马到战国末期,闻名世界的两大英杰——秦始皇和屋大维,都为本国策马狂奔的道德底线拉住了缰绳,表示秦人(罗马人)不能再堕落下去,必须得有不辣眼的道德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