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章(2 / 2)
有了窦府的珠玉在前,第一回到赵府来,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,缓步跟在下人身后。
刚走进品兰苑的院门,就见赵灵曦披着件苍青色披风,站在廊下朝他挥手。
“你可算来了,我吃过膳食就在等着,看你何时能来。下人把暖阁的炭火都生好了,里头暖得很。”他一边说一边拉着人往暖阁里面走。
阿朝随着他的步伐,轻声道:“说来今日的天也算好,倒是个吃古董羹的好日子。”
他还怕下大雪,要迎着大风雪前来。
“可不是。”赵灵曦道:“太阳好,若是待会停雪,我们一块堆雪人怎么样?”
阿朝点头:“自然是好的。”
暖阁坐落在品兰苑的后院,四面糊着厚实的菱花窗,门上挂着双层棉帘。
一进门,暖意便裹着淡淡的炭香扑面而来。屋内已摆好了一张圆桌,桌角放着那套青花小碟,精致得很。
二人齐齐坐下。
赵灵曦先指着墙角的博古架,笑道:“你看我寻来的摆件,这对青釉瓷瓶插了两枝腊梅,是不是添了些雅趣?”
博古架让工匠特意打造的,放在墙边好摆放东西上去。
阿朝走近一看,腊梅开得正盛,花瓣上还沾着点雪,衬着青釉瓶,评价:“倒有几分冬日意趣。”
赵灵曦眼里闪过几分笑,“这腊梅可是赵衡的宝贝,平日都不让碰的,昨夜我央了他一晚上这才给我剪了两支下来。”
“哈哈哈哈。”阿朝笑着道:“恐怕是今日赵兄弟要去上值,怕你闹他一夜,他没个好觉睡,这才答应的吧。”
上回在温泉小院游玩那几日,他就知晓赵衡是个爱梅之人。
赵灵曦被说中心事,耳尖微微泛红,却又嘴硬道:“才不是,他是见我要给暖阁添些景致,我又开口了,心甘情愿给的。”
话虽这么说,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,显然是想起了昨夜缠着赵衡要腊梅的模样。
阿朝也不戳破,转而伸手轻轻碰了碰腊梅花瓣上的雪粒。
雪粒微凉,沾在指尖转瞬化成水珠,倒让那艳红的花瓣更显娇嫩。
“说起来,上回在温泉小院,我还见赵兄弟对梅林的梅花看了一下午。”他笑着回忆,“那时候我还纳闷,不就是几株梅吗,怎么能看得这么入神。”
那时,他刚好被谢临洲拉着去赏花,花是没赏,两个人倒是腻腻歪歪了一下午。
“他啊,打小就喜欢梅花。”赵灵曦顺势接过话头,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,又藏着些温柔,“小时候在赵家,他院子有棵老梅树,每到冬天,他就蹲在树底下,盯着花苞看,盼着它早点开。有一回下大雪,梅枝被压断了几根,他还偷偷抹了好几天眼泪。”
这些事儿,是他从从小伺候赵衡长大的嬷嬷嘴里听到的。
说着,他拿起案上的小剪子,轻轻剪掉腊梅枝上一片有点蔫的叶子,“后来与我成婚了,他特意在院子里种了好几株梅树,什么朱砂梅、绿萼梅都有,每日都要去浇浇水、松松土,比照看自己还上心。”
阿朝听得有趣,忍不住道:“没想到赵兄弟看着沉稳,倒有这么孩子气的一面。”
正说着,外头传来下人的声音,说是厨房把煮古董羹的骨汤熬好了,问要不要现在端上来。
赵灵曦当即放下剪子:“先不急,等谢兄来了再煮,咱们先把别的布置好。”
两人闲聊了会,赵灵曦喊下人拿来,一块选了块朱红绣金线的锦缎,摸着桌布,有些怀念道:“这桌布还是我和赵衡成亲那日的用的,留到现在还这般的好。”
阿朝一边铺着桌布,一边道:“能留到现在,这桌布也是好的。说来,也不知道我与夫子当初成婚的桌布有无留下,若是有下回我邀你们一块吃古董羹也能用上。”
他没问过成亲那日席上的东西如何处理,自然不晓得。
铺好桌布,赵灵曦从漆盒里拿出几盏银质小碟,“你回去问问就省的了。这些小碟用来盛蒜泥、腐乳这些酱料的。”
忙到申时,暖阁总算布置妥当。
两人坐在窗边的软榻上,也没有了要去堆雪人的打算,捧着暖炉闲聊。
阿朝想起昨日的糕点,笑道:“昨日你送来的糖霜山药糕,我留了两块给谢临洲,他说腻的发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