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(2 / 2)
他抬头看向谢临洲,眼底带着几分认真,“再说,去年清明我还没嫁给你,自然不能与你一块祭拜,可今年总不能再让你一个人忙活。”
谢临洲闻言,伸手将他拉到身边,让他坐在自己膝上,指尖轻轻拂过他微凉的耳廓:“有你在,我哪里还会觉得是一个人忙活。从前每年清明,看着别人阖家祭拜,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,如今有你陪着,倒盼着明日早些来。”
阿朝靠在他怀里,指尖轻轻攥着他的衣襟,沉默片刻,声音轻了些:“我爹娘当年坐船出海,遇上风浪,葬身海底,连尸骨都没能寻回来。这么些年,每到清明之际,我就找一处僻静的河边,给爹娘烧些纸钱,去年那时手头紧,只能买些最便宜的黄纸,今年有了你,有了银钱,总算能多烧些,还能给他们买些纸扎的衣物点心。”
说到这里,他忽然抬头,脸上挂着浅笑:“前日我已经让小翠去找人给我爹娘寻了个风水好之地,立了个衣冠冢,等祭拜完祖父祖母就随我去祭拜我的爹娘可好?”
今年过年祭祀之时,他就想过此事,但到底祠堂内供奉的都是谢家人,他不好开口,总算到了清明,他有理由去给爹娘立衣冠冢。
“好。”谢临洲应声。
立衣冠冢这事,他知晓,他还让小翠花了大价钱寻大师找的风水好地方。
谢临洲拇指轻轻蹭过阿朝攥着自己衣襟的手背,语气放得格外柔和,“不若,把爹娘的牌位迎到祠堂之中,这般往后逢年过节,你也不用再特意跑去河边或是衣冠冢前祭拜,咱们一家人在一处,也热闹些。”
语气稍顿,他又道:“其实也怪我想的不够多,若是早早想到此事,去年过中秋便能祭拜爹娘。”
是他事务繁忙,忘却了。
阿朝闻言,猛地抬头看向谢临洲,眼底满是震惊与不敢置信,嘴唇微微动了动,却一时没能说出话来。
他从未想过,对方会提出将自己爹娘的牌位迎入谢家祠堂。要知道,谢家祠堂里供奉的,都是谢家的列祖列宗,自己爹娘并非谢家之人,按规矩,是断断不能入祠堂的。
谢临洲见他这副模样,便知他心中所想,伸手将他搂得更紧了些,温声解释道:“我知道按常理,外姓之人的牌位不能入祠堂,可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你爹娘是你的亲人,如今你是我的夫郎,你的亲人自然也是我的亲人。”
阿朝眼底渐渐泛起了水光,他吸了吸鼻子,声音带着几分哽咽:“夫子,谢谢你……谢谢你这般为我着想。只是,这事会不会有不妥?毕竟祠堂之事,向来有讲究……”
谢临洲轻轻拍着他的后背,语气带着几分笃定与温柔:“无妨,如今家中之事我说了算,无需顾虑其他。你爹娘养育了你这般好的人,让你来到我身边,这便是对谢家最大的恩惠,他们的牌位,本就该入祠堂。我们明日先去祭拜祖父母,完事后再去你爹娘的衣冠冢前祭拜,等这两处都拜完了,就把爹娘的牌位迎回祠堂,好不好?”
阿朝在他颈窝处轻轻点了点头,泪水却还是忍不住浸湿了他的衣襟。
他知道,谢临洲这般干脆的应允,是真心实意想让他安心,没有丝毫推诿与犹豫。从前他独自面对清明的冷清,如今有了谢临洲,连祭拜亲人这件事,都有了安稳的着落。
有夫君如此,夫复何求?
过了好一会儿,阿朝才渐渐平复了情绪,他抬起头,眼底虽还有未干的泪痕,脸上却露出了一抹温柔的笑意:“好,都听你的。明日祭拜完祖父母,再去拜我爹娘,然后就把他们的牌位迎回来。往后,咱们一家人就真的在一处了。”
谢临洲见他露出笑容,心中也松了口气,他低头在阿朝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,笑着说道:“嗯,一家人,永远在一处。明日我让小翠给你爹娘的牌位做个精致的木龛,迎回来时也体面些。”
阿朝闻言,心中更是暖意涌动,他轻轻“嗯”了一声,又重新靠回谢临洲的怀里。
夜色渐深,屋内的烛火摇曳,映着相拥的二人,温馨而美好。
=
清明当日的天,是刚洗过的淡蓝,晨雾还未散尽,像一层薄纱笼着城郊的山。
阿朝与谢临洲寅时末便出了门,竹篮里装着昨日备好的祭品,车轮碾过青石板路时,只听得见零星的马蹄声,倒衬得这清晨愈发安静。
“昨儿听青砚说,去祖坟的路因上月雨水多,塌了小段,得绕着山坳走。”谢临洲掀开车帘,指了指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口,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。
穿越到此处来后,原身一家全都没了,他又忙着广业斋那群学子以及发展自己的生意,鲜少来祭拜原主及其一家。
阿朝顺着他的目光望去,只瞧见连片的绿树,哪里分得清路径,便握紧了手里的锦盒,轻声道:“没事,咱们慢慢找,总能找着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