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1节(2 / 2)
“太后娘娘,奴婢有一句话,不知道当讲不当讲。”
“有什么既尽管说,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们吗?”
本来作为一个深宫妇人,王贞英获取宫外消息的途径,就只有这些宫女太监,他们要是再不把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,那太后娘娘岂不是要变成瞎子聋子?
现在和之前的形势也不同了,司马曜还活着的时候,王贞英确实可以对宫里宫外的事情全都装作不闻不问。
那是因为,在她的前面有司马曜挡着,不管是后宫的阴谋诡计,还是前朝的纷乱,都有司马曜处理,作为他的皇后,王贞英根本就犯不着动这一份脑筋。
头脑聪明的女人
现在就不同了,她是当太后的人了,虽然有那么一个皇帝的摆设在那里,但是,这朝廷上的事情她也是可以有话语权的。
而且,只要是她说出去的话,就没有人敢不听从,至少都要考虑。
所以,宫里宫外发生的事情,她要做到尽量掌握,这是必须的。
小得儿犹豫了一阵,这才说道:“奴婢觉得,街面上越平静,就越是危险。”
“比如国舅这些日子也不进宫闹事了,奴婢真是浑身都不舒服。”
“你真是皮痒了,怎么什么话都往外说?”司青白了他一眼,小得儿还不服气呢!
“说了又怎样?”
“是太后娘娘说的,让我知无不言的!”
“我这也是实话实说!”
奴婢们的放肆也不是凭空而来,对于王恭的那些无理取闹,王贞英也是头疼的很,平时没少说他的坏话。
而这些坏话的听众,当然都是身边的小太监,小宫女了。
王贞英没在意,看着他们道:“你们不必拘谨,说的都是在理的,我这几日也是心烦的要命,总觉得,这城里不太平,可是,这宫里却又平静的不行。”
“这就更不对劲了,要么,就是他们在密谋着什么,却故意不让我知晓,瞒着我。”
这是很有可能的,尤其是大兄王恭那边,自从王贞英几次没有站在他那边,王恭的情绪就开始不对头。
有什么事情,也不进宫抱怨了,很多谋划,也不再带着自家妹妹,虽然王贞英对他的很多行为都是不赞同的,但是,她也还是想知道。
必须要知道啊!
这要是被蒙在鼓里,等到真的闹出什么大事来,帮忙收拾烂摊子的,还不是她这个妹子。
可惜,这些日子,乌衣巷里平静的要命,不只是王恭没有行动,王谧也是安静的不行。
“还有一种可能,那就是,他们都憋着一股劲,这只是暂时的平静。”
其实,王贞英最担心的,就是这种情况。
已经有了密谋,那至少可以判断事件发展的方向,对抗的两边都是一样。
可要是还没有具体的计划呢?
那麻烦可就大了。
作为久居深宫的太后,王贞英根本就无法判断他们搞事的方向。
大晋朝的朝廷又和别的时代不同,官员的配制,本就不健全,散官一大堆,干正经事的,却又没有几个。
比如,那些正经的言官,在大晋基本上就是丧失作用的,都没有人来给后宫报个信。
“你们说,我想请一位贵人进宫商谈,请谁好呢?”
两位奴仆相对无言,贵人?
当然是有特殊的指代的。
在这个建康宫中,王贞英和面前的这两个奴婢几乎是无话不谈的,没有秘密。
在后宫里,女人往往是没有朋友的,而对于皇帝还未成年,宫里还全都是老人的这种情况下,王贞英能够有朋友的可能性,就更小了。
闲暇时分,也就只有老朋友宋轻音可以给她一点慰藉,但是,为了让陈归女放心大胆的去找宋轻音学习“知识。”王贞英还不能往内学堂走的太勤。
以免引起陈归女的怀疑,要是借此就不去内学堂转悠了,那不是坏了大事?
对于太后娘娘口中的贵人,两位奴婢是心知肚明的。
小得儿坚持不开口,司青败下阵来,往前挪了几步,轻声道:“奴婢以为,还是应该让王侍郎进宫。”
“他年轻,人也随和,也听得进去劝。”
果然,是个正常人都知道,这种时候,还是王谧更靠谱一点。而这里所说的王谧的那些优点,反过来看,就是王恭身上的缺点。
年纪大了,人也固执,认定的事情,根本就听不进去别人劝说,最关键的是,人还暴躁。
沾火就着,各种说辞,他要是听不进去也就罢了,也别发火啊,弄得人家明明是为了他着想,反过来倒好像是把他害了似的。
“说得对,我也正有此意。”
“小得儿,你去传旨!”
“让王谧进宫面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