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2章(1 / 2)
两人眼神交汇,揣着心知肚明的心思,直溜达到了那群年龄在十到十三岁之间的男童们面前。
便是重男轻女的生下了他们,这些男孩子也没有被善待,一个个养的面黄肌瘦,腰背佝偻,神色畏缩又行止粗鄙,年纪不大,眼眸却已现沧桑,而身上属于少年人的鲜活气,早磨灭的干干净净,污浊之色已悄然爬上了眉梢。
崔闾招手叫来了负责登记名单的书吏,问道,“这些男孩子们,有可母亲前来认领的?”
那书吏躬着腰,恭敬答道,“基本没有,卑职在每个人名旁边都勾了一笔,有母亲在侧的不到十分之一,大多数都随父祖生活。”
这就是换亲底下最大的隐患,女人只是用来生孩子,至于生出来的教养之责,她们没权利参与,及至再被典卖出去,便彻底斩断了那一份的母子情,导致这些男孩子在残缺的家庭中长大,最后都会沿袭父祖辈的恶俗,一代代的将迫害女性之举继承下去。
从婴幼儿时期起,就种下了对女性不尊重的鄙夷之念,潜意识的祸根随着年龄增长,终成一把刺向女子的弯刀。
凌湙看着这些男孩子皱眉,捆上船做船工劳役太小,放归回家又已快到成人之龄,总归卡在教化与惩处之间,恍然间,他便懂了未成年人犯罪在量刑处罚上的为难了,真是重了轻了都不得劲。
崔闾却显然没他这层顾虑,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?他确实在梦里见过这条律令,只能说后世之人还是太讲人文理念了,给了太多未成年人所谓的优待,纵的他们不知人生艰难,社会险恶。
他毫不犹豫道,“把十二到十三岁的分出来,回头让码头卞管事来把人带走,一天三顿管饱不管好,每日除开睡觉休息的时间,全部上码头帮着装卸货物去,想吃好穿暖,就靠计件改善,一件计一文,不论大小都只记一文。”
那记录着书吏愣了一下,现在码头帮众那边,装卸货计件方式,早都按轻重大小算了,且最小件都在三文上,大件重货直接十文起跳,一日下来的工钱,足抵一家老小花用,还能存上点周转银子。
看来这些个小子,确实是不用善待了,且有了统一的记件标准,那些重物大件货品,怕都得归他们来抬扛搬了,这苦是吃定了。
凌湙却从中体味出了崔闾的用意,人是最受不得比对的,有了一文钱就会想两文钱,有一口饱饭,就会想肉汤,这些个男孩子,可能一开始还能继续沿袭祖辈的惫懒理念,等看到左右周围人,拿到工钱后吃香喝辣,穿好穿暖,那心防迟早得破,都是半大小子,虽瘦但力气在,只要心里起了伏动不平,想活好的动力也就有了。
说一千道一万,任何的苦口婆心的劝导教化,都不如用现实生存法则,来碾压冲撞洗礼,年纪都不大,只要不是彻底没救的,经此一途,当应有所改变和长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