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6章(1 / 2)
方维心中忽然如针扎般疼痛,他忍住眼泪,抬眼看着陈镇,张了张嘴,并没有说出什么。过了一阵,才平静地道:“七十岁,也很高寿了。”
陈镇在院子里慢慢走了两步,望着一树红灯笼般的柿子,冷冷地道:“方维,我在主理丧事,有些不便。先将你降为奉御,回私宅闲住。等义父发引了,七七过后,你便到南海子去吧。”
方维跪了下来,叩头道:“谢老祖宗手下留情,不杀之恩。”
陈镇叹了口气道:“可惜,可惜。”从袖子里取出一张文书,轻轻放在石桌上。
方维拿了起来,见是一张降为奉御的文书,已经加盖了宝印。他便恭恭敬敬地收好,放在怀里。
陈镇见他反应平淡,略有些诧异,又道:“看起来你倒是并不惋惜。”
方维道:“我此刻还能活着,已经要感谢老祖宗的大恩大德。功名利禄,不过浮云而已。”
陈镇冷笑了一声,背过身去,挥手道:“去罢。”
方维进屋将被褥茶具等用品一一归置清楚了,又取了斗篷披上。
他见陈镇还是背着身望着柿子树,木雕泥塑一般,竟是一动也没有动。他也不敢打扰,便默默地推门出来离去。
天气冷冽,路上行人抄着手低着头,行色匆匆。他抬起脸来深深呼了口气,紧了紧身上的斗篷,慢慢沿着胡同向外走。过不多久,便到了一条繁华的大街。他雇了辆马车,往海淀镇彩和坊驶去。
刚进海淀镇,路上便是熙熙攘攘。方维撩开帘子向外看去,人流如织,他猜想是往尹奉宅邸致祭的人,让马车就地停下了,自己下来走着。
他默默地朝着尹宅方向走去,忽然觉得十分奇怪,有不少衣衫褴褛的贫苦百姓也在其中,也有些扶着老人,领着孩子。
他拦住一个带孩子的妇人,柔声问道:“大嫂,你们这是往哪里去?”
那妇人约莫二十来岁,穿一身青布衣裙,周身上下打了不少补丁。她怀里抱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,裹在襁褓里,手里牵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,黑黑瘦瘦,眼睛圆溜溜的,警惕地盯着他。
妇人吃了一惊,打量着他,看他样子温和,便小声答道:“是往个老太监府上吊孝的。”
他心里纳闷,又接着问道:“你们……认识他吗?”
妇人便笑道:“哪里认识,听说他以前是个宫里的大太监。人刚没了,他家办“大破孝”呢,就是在外头搭了孝棚,过路的街坊,不拘是谁,进来戴孝磕头,就发的有馒头和肉吃。可真是体面人家,真替他念一声佛。”
方维便愣住了。妇人又细细打量了他一番,皱着眉头道:“看小相公你的穿着打扮,不像是差这口饭吃的人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