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节(2 / 2)
若不是淑妃从中作梗,陛下又怎么会和她离心这么久,还是灵琋死后才有所转圜。
五年了,皇后活在姜雪漪这个宠妃的阴影下已经五年了,她彻底受够了。
早在今日所作所为之前,她早已想好了一切,想好了所有的可能性。
她不怕。
她是赵家最高贵的女儿,是出自赵氏的皇后!她什么都不怕!
她宁可站着死,也不要跪着活。
即便事发被淑妃知道了一切又如何?她是皇后!满后宫谁敢对她做什么?
这个世界上能处置她的人只有陛下,可陛下不在,他护不了他心爱的淑妃。
她会解决好一切的,她会给陛下一个合理的解释。
等淑妃难产而死,三皇子伤心“不慎死亡”的时候,这个宫里就是她一人独大,到时候所有人都会长着同一条舌头,为了自己活,谁会替淑妃伸张正义?
人人都是自私的,只要自己能活,就不会管别人死活,关系再好也是一样的。
皇后冷冷地盯着姜雪漪,眼底的恨意滔天。
既然强辩不得,那就镇压,只要淑妃不能再胡言乱语,她有的是办法堵住悠悠众口。
她挺直了脊背,头上金灿灿的凤冠稳稳的在头上戴着,彰显出她至高无上的权力:“来人,淑妃胡言乱语污蔑中宫,将她带下去,幽居在未央宫内,等陛下回来处置。”
凤仪宫内的奴才们立刻蜂拥上前,准备将怀身大肚的淑妃拿下,强制带走。
姜雪漪冷笑了一声,她高举起了手中的玉佩,好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这是什么,扬声道:“谁敢放肆。”
“此乃陛下贴身之物,见玉如陛下亲临。皇后,你僭越了。”
这番话顿时震住了听从皇后命令准备前来拿人的宫人侍卫们, 连同所有在场的嫔妃,视线都集中在了她的手中。
那龙形玉佩尊贵至极,象征着天子君临天下的至高之位, 世间除了陛下还有谁敢用五爪金龙的图样?但凡是见过陛下之人不可能不认识此物, 也正因认识,此时才格外震撼。
陛下离宫已经月余, 人人都以为淑妃失了依仗,这一回虽受了委屈却也未必胜过皇后一筹,方才皇后扬言要拿人, 更是让她们以为淑妃要完了。谁知陛下都离宫了, 仍这般放心不下淑妃,竟将自己贴身的物件都留给她保命。
所谓心尖上的人,所谓宠妃, 原能让陛下为她用心至此, 不惜做到这种地步。
从前陛下厚待淑妃,偏爱三皇子,连带着原本就煊赫的姜氏都更加鼎盛, 本以为后宫女子做到这一步便已经是顶峰了,谁又能想到,陛下的心意远胜于此。
见玉如见人,在场的所有人在迟疑片刻后都跪了下去,向姜雪漪手中的玉佩行礼。
皇权大于天, 即便陛下不在, 可只要赋予了物件意义,那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。
皇后是统领后宫不假, 可再大还能大得过陛下?此时就算她再想强行镇压淑妃,将她关起来, 也不能继续了。
看着淑妃手里的玉佩,皇后端坐在凤位上的手抠得越发用力,渗出的血从寇甲的顶端溢出,滴滴答答的落在凤位身侧华贵的地毯上,让地毯染得一片鲜红。
陛下人都不在,却还为她留着一道这样的保命符,她当真觉得荒谬极了,也恨极了。
后宫除了她就是淑妃为尊,所以陛下这是在防着谁?防着他的枕边人,他的正妻——大凌皇后吗?
既然如此放心不下淑妃,甚至何不早早废了她给淑妃腾位置,也好过让她这些年日夜痛苦,反复折磨!眼睁睁看着她一点点把自己蚕食干净。
皇后的眼睛已经微微发红,却依旧挺直了脊背,冷冷道:“陛下何时说过这样的话,本宫怎么毫不知情?”
“此物是陛下贴身之物不假,然而一非免死金牌,二只是个装饰之物,本宫怎么知道是不是陛下出宫前赏你的念想,如今却让你拿着鸡毛当令箭了。”
姜雪漪将玉佩收回,淡淡道:“臣妾胆小,不敢为了活命假传陛下旨意,反而是皇后拒不认罪,甚至不惜藐视陛下。”
“陛下临行前特意命林威留在宫中为此物作证,这会儿想必林威就在殿门外,皇后一问便知。”
“来人,传林威进来。”
顷刻之间局势天翻地覆,有陛下信物在手,谁还敢听皇后的?皇后不过是后宫之主,可陛下却是天下万民之主,谁才是真正的主人,他们分得清。
林威搭着拂尘从殿外走进,躬身道:“奴才给皇后娘娘,淑妃娘娘,各位主子请安。陛下临行前特意将奴才留在宫中,便是为此物作证的。”
“淑妃娘娘所言不虚。”
林威乃陛下身边最贴身的大太监,他的话绝不会有假,有他作证,陛下的玉佩护身,淑妃今日谁都动不了。
有林威此言,皇后就算再不想承认,也只能撑着身子缓缓起身,向淑妃手中握着的玉佩见礼。
也正是这时,眼尖的人才看到了皇后指尖的鲜血,心中骇然。
然而皇后奈何不了淑妃,淑妃也不能凭着此物处置皇后,局势再次僵持了起来。
虽说姜雪漪不会被皇后强行处置,可此事若不能今日解决,总归是对她不利。
这时候,她看向了在旁边一直没机会说话的大公主,大公主立刻会意,提了句:“父皇虽不在,可皇祖母却还在。虽说皇祖母病重不理后宫事,可如今事太大,皇祖母不出面是不行了。”
杨修媛也说道:“大公主说的有理。”
“今日之事桩桩件件皆是奔着淑妃来的,认证物件皆在,再没这么分明了,若陛下在宫中,一定会妥善处置,给淑妃一个说法。可皇后却仗着自己中宫的身份拒不认罪,甚至企图颠倒是非,强扣淑妃,实在是令人心惊。淑妃怀着身孕,又身份尊贵尚且如此,若哪日我等也遭了皇后不满,岂非要无声无息的死在这后宫了?”
“以我看,还是快快去请示太后,好将此事做一个了结才好。”